精选留学知识,分享海外经验

Connecting People for International Study

走进哥大新闻系,一个全世界新闻学子梦想的天堂

Eric黄 - 留达留学  2019-01-14
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4855.jpg



嘉宾自白——

新闻梦意外地从被哥大新闻学院录取的那一刻延续,从此便为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日夜颠倒茶饭不思。常春藤名校的头衔的确让人觉得荣幸,却也残忍地让我思考

“我是谁我在哪”。
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4915.jpg


留达问&卓贤答

1

确认过眼神,是我热爱的专业


问:您是从大一就已计划跨专业进修新闻学?


答:是的。其实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翻译,在高考填志愿时也只是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学科——英语,没有想过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。就中国式教育,它不会鼓励我们思考喜欢什么东西,而是鼓励我们不断冲高分,我在高考都没有想过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。

 

而相对于翻译,我更喜欢写作和其他具创作性的工作。虽然翻译也是有一定的创作性,但最终还是在传达别人的东西,所以在大一时我就加入其他社团,挖掘其他方面的可能性。一开始是广外新闻社,开始接触采访摄影等;大三到纽约交换时,参加校报社,进入无证移民社区采访;再后来在领英、腾讯也体验到了外媒的工作方式和新媒体争分夺秒追热点的紧张感,渐渐地也就更坚定自己对新闻的追求了。
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4918.jpg

(报道课班级合影)

2

行业新趋势——视频新闻


您的专业focus是视频新闻,为什么会选择它作为自己的concentration?


答:有两个原因,一是之前报社的实习,或是后来接触到新媒体行业,都是以文字工作为主,想要尝试其他新东西,就开始学视频了。二是目前新闻行业有新的发展趋势——视频新闻发展,文字报纸已经开始走下坡路,即使是传统的、从文字起家的新闻机构,都必须发展视频新闻了。再加上,在这边的社交媒体比较发达(instagram/facebook/twitter/snapchat),而他们可以捕抓大家注意力的往往是视频,在这个大潮之下,所以各个新闻学院都会鼓励学生学习视觉类新闻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4921.jpg

(外出拍摄)


小编问: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视频新闻课上课方式吗?


我这门视频课授课方式是,每节课都有一个beat,你想做什么主题就自己pitch给教授(我们会提前做research,了解最近的报道和故事,然后确定主题);pitch之后,教授就会放你出去拍摄一周,上课时再让你播放的拍摄好的或是剪辑好的片段,教你如何改进,然后你再去拍新的东西,最后在学期末再播放完整的视频。

 

第一个学期学的是基础视频,第二个学期是学习记录片,我选择的话题是纽约州的干旱事件。就是在2016年,特别是纽约州有一个世纪严重的干旱,纽约上州的农民都因之倾家荡产,所以这部纪录片是关于纽约上州的人民受到干旱怎样的影响,他们如何通过跟科学家合作,发展农业科技去应对气候等。我们班11个人,分5个小组,各小组要确定好自己的主题,再联系相关受访者和机构等,开车去纽约上州拍摄视频等 ,最后呈现一部完整的纪录片。
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4923.jpg

(外出拍摄)


3

痛并快乐着の视频课


问:之前在您分享的日志中提到过,视频课给你带来的是“恶性循环地活在恐惧之中”,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?现在有后悔过选这门课吗?


:因为视频课每周一节,每次上一整天,上一节课的内容还没有消化,又要接受新恐惧了,基本上是上课都是接受critique的。课后就去联系采访和拍摄,我们的时间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我们能否约到采访对象,以及采访对象的时间,你完全不知道明天要做点什么,所以时间变动非常大也非常紧凑。大概是心理和生理上还没有准备好,又得迎接新的挑战了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4929.jpg

(与同学合影)


但现在想法也有转变了,而且这个学期我还是选回同一个教授的课。虽然那个教授很恐怖,课上把学生吓哭,课业十分紧凑,脾气也很古怪,但真的学习到很多东西。从采访报道到pitch、拍摄技巧都有很大的进步。


以前觉得把视频构思出来很容易,就是我觉得它是怎样发展的,它就会是怎样发展,但是这个教授教我做的是,推翻原来的假设,不要将故事做成一条线,而是要有起伏,制造冲突。一个短片只能是3mins,所以你要想清楚怎么讲,你的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,他在达成他的目标的过程中,有什么挫折是需要克服的。

 

以这纽约州干旱的纪录片做例子的话,因为干旱原因,一个农民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,于是发展新科技来应对以后的气候变化,这条线是很直的。而教授会鼓励我们挖掘这个农民到底经历什么,比如这个卖土豆的农民和乐事签订合约了,但是旱灾使他失去了合约,于是他没有钱买其他设备,所以他必须发展其他BUSINESS来维持生计。这样会有一种”but... therefore...”的起伏,而不是”so”。这是很细微的地方,但是是以前没有注意到的。

(新闻摄影记者的装备:重如牛的C100和三脚架)


4

光环之下,旁人不曾看到的迷茫与探索


问:您目前有确定好自己以后的新闻方向?


我还不是很清楚以后回国能否做新闻,硬新闻是我比较擅长和喜欢的,但回国之后要做这类新闻会比较困难;而且投简历时,递交作品集也有一定困难,因为在这边所做的新闻话题都是比较敏感的。而软新闻,又不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方向。所以还在思考这个问题。


小编问:毕业后留下来还是回国发展?


答:这个... ... 想像是非常美好的,当初还在申请时,就会觉得如果再努力一点,一定可以留下来的,但是OPT到期我应该就要回国了,因为身边拿到H1B的例子实在是没有。以前觉得努力一下就可以留下,但现在在找工作的时候会给自己留很多后路,会想一下如果回国会做什么工作,去哪个城市。

 

也许从这个角度想,也能渐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移民文化比较感兴趣,为什么会在QC报社的新闻(ICE加大打击无证移民),还有视频作业(DACA)选择immigration这个主题。大概是因为感同身受。

 

就是从那交换时就开始接触无证移民,跟activists聊天,跟韩国的Civil Right Activist 中心沟通;到研究生入学后,又前往华盛顿报道一次因移民政策引起的全国性集会。美国本国人对此可能不会有共鸣,但我作为一名国际生,就会觉得感同身受。我接触的受访者是觉得自己有能力留下,可以为国家贡献经济的,但国家不容纳他们。就像国际学生,其实也一样,我们是有能力和实力留下来,但是由于visa,sponsorship,H1B,很多人都必须要回国... ... 所以还蛮感触的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4940.jpg

(摄于华盛顿,因DACA而引起的全国性集会现场)


5

你,愿意为新闻理想而坚持吗?


问:最后,关于新闻传播学的申请,您有没有其他建议想和未来的申请人分享?


答:比较针对新闻的是,后来人申请Journalism需要三思,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好,但他只适合有新闻理想的人,即使在美国这个倡导新闻自由、言论自由的地方,新闻行业都比较很难生存,裁员现象越来越严重,而且这个行业目前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个方面发展。行业动荡加上裁员,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做新闻,很难支撑下去。另外新闻行业的工资也不是特别理想,就是“民工”。有很多哥大的师兄师姐做了3-5年后都会转行,PR、 MARKETING等相关方向,前途还是很明亮。

 

另外相对于communication专业申请, Journalism是偏实践为主(实习/作品);communication 则偏学术研究,注重学术文章,申请时要看看有没有找到和你研究的方向一样的导师)。

微信图片_20190114165018.png
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