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留学知识,分享海外经验

Connecting People for International Study

留学这件小事上,消费者不是潘金莲

Quentin  2016-12-09


近日,中信银行发布了《出国留学蓝皮书》,其中根据该银行通过基于中介机构客户评价指数、中介机构百度搜索指数、中介机构资质评价指数,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,最终形成综合榜单,新X方X途出国勇夺第一

 

blob.png


尔后,就在上周,两件事情很触动笔者,一件是路透社质疑新X方X途出国申请造假,新X方的回应是:“我们没干过,干过的同事已经移交司法机构!而且我们是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申请流程的”

 

blob.png


另一件是,一名德国留学学生的家长,在网上写给俞敏洪校长的公开信,质疑为何可以如此不顾消费者的利益,新X方的回应是,不好意思,暂时没有。事实上,家长表示,从4个月前开始,给新X方4位相关老师发的邮件里面,至今均无回复。

 

blob.png

 

这两件事加在一起,让笔者想起了最近上映的一部以“潘金莲”命名的电影,其中细细一分析,我们消费者,在留学这件小事上的家长和学生,跟电影里面的主人翁际遇特别相似。

 

blob.png


在留学这件小事上,我是有发言权的,因为在若干年前,为了前途,我屁颠屁颠地登门某留学公司,当然,办理过程不算有什么曲折,觉得一切还算顺利。去咨询几家留学公司的路上,我感觉自己就像范冰冰一样,人见人爱。相信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有同样的感觉。


然而,最让我觉得后悔的是,当时与留学顾问沟通完后,直接给了一个学校我,在那个留学信息更加不发达的年代,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点头了。整个的选校、交费过程真是无比的顺畅。然而,就在我交费以后,我真正意义上的发现,我已经从范冰冰直接变成了“小白菜”。


blob.png


我不知道这样描述,其他的学生和家长认不认可,在缴纳完费用后的第二天,那个本来让我不用担心太多的知心姐姐一样的留学公司,变成了催着我准备这准备那的包工头,并且,原来,准备这准备那的其他费用是不包括在留学公司的收费里面的。

 

和留学公司签了合同,有时候真的很恼火,怎么给了钱,反而不省心了呢,跟原来的留学顾问反映,总被告知,她很忙,要不就是让我自己联系她办理的同事,要不就是口头说会跟进。大概这个时候,在留学顾问眼中,我已经不是当初的范冰冰了,而是成为了过街老鼠一样的潘金莲,恨不得拉黑我。但我们自己看来,真是比窦娥还冤。


blob.png


就像我们小德国留学生的家长一样,得到了很不满意的留学服务,但是到头来呢?私下的邮件联系,竟无一封回应,发出去@我们俞校长的公开信,至今也无一位新东方的员工过来说要协调,处理,我们消费者在留学公司眼里真的那么贱吗?

 

现在的网上段子老说,少一分套路,多一分真诚。特别咱留学机构,能不能真的多一分真诚,毕竟是做教育行业的啊。你们是硬生生地把我们消费者逼成了小白菜+窦娥+潘金莲!

 

blob.png

 

如果说小白菜、窦娥、潘金莲是旧社会的制度造成的,那我们消费者在留学这件小事上,也是吃了盲婚哑嫁的亏!多少消费者是只能看着留学公司的门面进去的?


发布完榜单,你们的“花魁”接连爆负面新闻,中信银行,你们有没有觉得被打脸?一个银行参照百度数据来做留学榜单,我想问问,如果你们做了医疗机构的榜单,行长敢不敢去光顾?而其中又会有多少莆田系的?

 

blob.png


因为这个盲婚哑嫁的留学小时代,我们消费者真是吃尽了苦头!找一家感觉“百年老字号”的公司,给我办理的确是刚刚毕业没多久但是自称战绩彪炳的资深顾问。难道实际上,办理留学这事,我们只能完全靠运气了?其实不管是“老字号”、“小机构”,最终帮助我们消费者实现留学康庄大道的,还是实实在在的办理事情的留学顾问和文案顾问。

 


小编:请关注我们公众号,欢迎准留学生和家长加我们AI号,加入学生/家长群,一起交流在大大小小的机构中,如何选择靠谱的顾问。

 

加多点AI(微信ID:ddstudy03)为好友

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