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留学知识,分享海外经验

Connecting People for International Study

全球最大“知网”被高校联合抵制,百年学术垄断比“奶头乐”还可怕!

Ella要努力学习  2019-03-06


19030611525c7f19eb84e56.jpg

2月28日,加州大学宣布将停止向出版巨头,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出版商,号称是海外版“知网”的——Elsevier(爱思唯尔)支付任何费用。


加州大学称,在合同谈判期间,合作破裂,单方面宣布停止合作,并向全世界的研究者免费提供,加州大学所有研究论文。


此举,得到了美国多所高校的呼应,迎合了近期,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一股抵制“学术垄断”的浪潮。


19030611525c7f19eba4ffe.jpg

(图源:加州大学)


早在2012年,一篇自剑桥大学菲尔兹奖得主高尔斯教授(Timothy Gowers)的文章被学术界疯狂转发。


在博文中,Gowers教授认为全球最大的“知网”无偿窃取科学家研究成果,以及审稿编辑等服务。而刊载这些研究成果的期刊却一再涨价,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。


Gowers教授呼吁,全球科学家一起联名抵抗“爱思唯尔”的学术垄断,并拒绝为其提供审稿和编辑服务。


19030611525c7f19ebb03fe.jpg

(全球抵制“爱思唯尔”网站,图源:“知识的代价”)


随后,在硅谷创业的数学博士泰勒·内伦(TylerNeylon)创建了一个专业网站——“知识的代价”,呼吁全球科学家和学者联名反对。


目前,全球超过1.2万名科学家和研究者加入了抵制活动,签名支持的包括来自牛津大学、哈佛大学、剑桥大学、伦敦大学学院等学校的学者。



说道“爱思唯尔”的前身,可是能追溯到16世纪,现代公司的起源是从1880年开始,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。


像是《柳叶刀》、《细胞》、《四面体》等学术期刊都在他的旗下。


不仅如此,全球每年250万的学术论文都收入在他们公司,想要查看论文,你就要付费。


问题的关键就在于“爱思唯尔”所定的价格远远高出美国高校的承受能力,拿着别人家的论文,再高价卖给对方,“爱思唯尔”的运营模式真的这么“暴利”吗?


据了解,加州大学系统中,10所高校,每年产出的论文占据美国高校论文产量的10%,去年,发表在“爱思唯尔”就有10000多篇。


加州系统每年至少花费1100万美金在“爱思唯尔”公司,用以知识付费。


承受不了高价订阅费用的不光是“加州系统”,连从不缺钱的“哈佛大学”都觉得贵。


哈佛大学在 2012 年也曾表示,他们已经难以承担越来越贵的学刊,尤其是两个在 6 年里涨价 145% 的出版集团。


德国康斯坦茨大学(University of Konstanz)甚至因为价格在 5 年里增长了 30%,在 2014 年全面停止订阅爱思唯尔的学刊。


通过垄断出版行业,把“知识的常青藤”变成自己的“摇钱树”,没有钱就无法查看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,爱思唯尔俨然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一大阻碍。


甚至有高校在和“爱思唯尔”讨价还价的过程中,被取消订阅资格。


他们对个人订阅的收费也极高且不合理,爱思唯尔甚至捆绑销售,提供给购买者一些其他不需要的期刊文章。如果不买,就看不到想要的文章。


问题是,爱思唯尔到底有什么“资本”能够成为垄断学术行业的巨头?


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够呈现在国际顶级期刊杂志,除了研究者的努力之外,背后还有无数评审专家的筛选和审查。


为了确保该研究领域出现“站在巨人肩膀上”的文章出现,核心期刊每年刊载的论文数量极其有限,这个“话语权”其实都掌握在出版公司手中。


其次,由于美国各高校图书馆相对独立,并没有完整的联合系统,免费的资源并不能做到互通有无,这就给了爱思唯尔可趁之机。


可是,这种垄断行为真的不会影响某个科学领域的探索和进步吗?


剑桥大学曾公开已逝物理学家霍金的博士论文,24小时内,校内服务器被挤崩溃。


霍金生前对自己公开论文作出如下说法:


“任何人,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当能够自由且没有障碍地获取不光是我的研究,而是每一个伟大的能够探寻人类思想之光的研究。”

19030611535c7f19ec39bdc.jpg


不光是全球最大的“知网”——爱思唯尔,有垄断行为,中国的“知网”也非清清白白。


在翟天临博士论文抄袭之后,不少网友说:


“翟天临用自燃的方式,照亮了更大的黑暗(知网垄断)。”


只要是念过大学,没有人不知道“中国知网”(CNKI)。


每一年,中国知网都会将所有博士生的论文载入到库,供所有用户“知识共享”。


无论你是什么学位,只要学校有购买“知网会员”,就可以无限次查看。


但是,这些被纳入知网文章的作者,仅得到了微薄的稿酬,甚至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报酬。


几乎是“零”支出的“中国知网”,每年却向高校收取巨额“会员费”。


并且“会员费”不断在涨,且每所高校要缴纳的“费用”不同。更可怕的是,这部分收费从来不对外公开。

北大曾因知网收取高额费用索性停掉知网,山东某高校图书管一年几百万的经费,也几乎全部上交知网。


像是爱思唯尔和知网这种,对学术和知识的垄断,确定不是一种变相的“奶头乐”吗?


说起“奶头乐”,这一重要“理论”出自美国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。


大意是,20%的精英给80%的大众提供大量娱乐和游戏,就好像给他们塞上奶嘴,让他们丧失思考能力,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。


“奶头乐”源于一个设想: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,人类世界物质过剩,将有一部分人不用工作也能生活。


为了保证这部分人安定,需要给他们大量的娱乐和游戏填充他们的生活。


他们不需要知识和技能,也不必担心生存,只要娱乐到底就好。


如今的知识垄断,虽然并未证实“奶头乐”的设想,但是,知识壁垒的出现难道不正在妨碍“真理被证明”的一刻吗?


茨维格在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的序言中曾写下这样一句话:


“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,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。


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,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。”



全球最大的“知网”还只是在部分领域进行“垄断”,并且解除“垄断”的方式就是付费,仅此而已。


难以想象,如果一种更加普遍的知识(加减法、健康常识)被垄断,人类阶级将会被“固化”到怎样一种程度?



古代,贵族垄断知识的传承,造就了门阀;


开放了知识,才有了桑蚕、种植、纺织等技术,实现了男耕女织。


从古至今,知识足以使得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一个段位,也足以让一个国家走向衰落。


前一阵子,辩论节目《奇葩说》曾有过这样一个辩题:如果能让全人类一秒共享人类大脑里的知识,你支持吗?


蔡康永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,很适用于今天“爱思唯尔”的所作所为:


美国有两位经济学家曾发表过一篇对美国知识产权的研究论文,结果令人大为吃惊。


在美国所有法院进行的对知识产权的诉讼案中,有超过三分之二,是由所谓的知识流氓进行的。


他们全都在保护知识垄断,而不是知识研发。所有想要研发新知识的人,都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取得。


这大大地阻碍了使知识前进的可能性。


在今天,知识的垄断不仅仅会固化阶级壁垒,更会阻止科学向前迈进。它所消耗的不光是一个科研者的时间和金钱,还有他们宝贵的灵感。



来源:北美留学生日报
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