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留学知识,分享海外经验
Connecting People for International Study
Samantha 2019-08-09
大家来一起看看,这张照片到底是“彩色”的还是“黑白”的?
▼▼▼
图:推特@page_eco
看不明白?再放大看看?
神奇了...大家细看会发现,这照片大部分色块都是黑白的,只有中间穿插的细细线条有颜色,还是会渐变的线条。
而就是这些线条,改变了画面在我们眼中的颜色,带给我们新的错觉——它就是一张彩色照片...
图:FB@Pure Science
还是不信?再来看看??
N多网友也给吓到了:目前该贴在推特上共获得1.9万转发,4万网友点赞...
有网友已经在评论区里吵起来了
有人觉得自己需要去看眼科:
天,最神奇的就是放大后再看...
这是虾米魔法?
当然也有人发现自己“天赋异禀”:
我就觉得自己看的就是彩色线条+黑白照片啊~
有网友说,这并不是你的眼睛欺骗了你,而是你的大脑欺骗了你。
...你的眼睛识别色彩的能力比你以为的要差得多,而你的大脑却会狡猾地掩盖这一事实...在处理色彩信息的时候,凭借着记忆或者预期脑补出空缺的颜色...
有理智派网友开始分析,这到底是不是所谓的“直觉”、“脑补”。
这不是黑白照片啊,这只是低饱和度的照片
还有精密算术党直言,这是上色占36%的照片:
还有网友扒出了制作原图的原po:
这次的图片是由一位软件工程师兼数字媒体艺术家Øyvind Kolås制作的。
他表示这是一次实验,这种现象是色彩同化(color assimilation)的一种,意思就是我们的大脑可以将色彩传输到这些图案附近的无色彩区域。
在颇受艺术家欢迎的众筹网站Patreon上,解释了这种被称作蒙克错觉(Munker illusion)的色彩同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。
而他的图片编辑方法还真是部分网友说的那样,是在灰度照片上加过度饱和的彩色网格。
“在一张灰度照片上放上一层过度饱和的彩色网格,就会使得灰度图片看上去像是有了颜色一样”
当然也不只有网格有这样的效果,波点也是
Øyvind Kolås还试验了几种不同图案的网格,尽管这些图案密度不同,但色彩同化的效果一样。
我们再看看这一组苹果
这片花丛...
我们再一起放大看看
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法,至少漫画界已经玩这招玩了几十年了...
!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!
!请密集恐惧症谨慎下滑 !
著名的 “本戴点”( Ben Day Dots )上色法发明者 Roy Lichtenstein 就是利用这种脑补机制,在美国波普运动中受到广泛关注~
图:giphy
波点的密度,大小不同,还能塑造画面的层次感和光影。
这也是所谓的“半调化”( Halftone )上色法。
凑近看有图片的报纸也是这种感觉。
总之,我们的大脑会压缩视觉信息,对一个事物提供一种总体印象,除非我们特意花时间对这些事物仔细观察。
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型脑补现场了吧...
类似的“眼瞎”+脑补事件还有很多,圈哥列两个:
小球到底是什么颜色?
这两个小心心到底啥颜色?
圈哥也试了一下,想问问大家自己到底啥颜色...
可是——
彩色是不可能彩色的
这辈子都不可能彩色的
...
如果你也觉得好玩
别忘了告诉圈哥你也“在看”哦
(英伦圈综编,编辑:颗粒,参考:BBC新闻,推特,reddit,www.patreon.com等,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。)
下载留学问多点APP,了解更多资讯。
留学,一个APP就能搞定!
↓↓下载APP,马上咨询↓↓
输入国家名,获取详细留学资料!
留学资讯再也不用东搜西找啦~
推荐阅读